黄石:公共法律服务多维创新 “司法为民”成色更足
开栏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如何以法治之力锚定发展支点、破解改革难题、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民生福祉,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必答题。
为此,本报推出“锚定支点建设 唱响法治声音”专栏,聚焦法治实践关键领域,探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路径,记录法治黄石建设的坚实步伐,见证新时代法治力量。
1005个行政村(居)配齐法律顾问,1346个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全天候服务,3060名法律明白人扎根基层,近7万件法律服务事项顺利办结……
自2021年3月1日《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实施以来,市司法局持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改革,积极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多项法律服务资源,着力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市民群众提供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让法治建设成果人人可享。
构建体系,城乡服务“零距离”
“您好,这里是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正值周末,热线后台响起了电话铃。
12348,一串看似简单的号码,却连接着电话那头来自市民群众的期待。据了解,我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可提供全年“7×24小时”全天候、全业务法律咨询服务,年均服务1万余人次,群众满意率超99%。
线上可随时咨询,线下有“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点提供实体服务。2021年,我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全市各地法律服务点“联动搭档”,让司法服务更加便民。目前,我市已全面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体化”“城镇一刻钟、农村半小时”的公共法律服务圈,市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面对面问题咨询,获得实打实的法律解答。
近年来,我市重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在全省率先探索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持续打通线上线下的服务边界,形成“线上流转反馈+线下即时办理”的闭环,实现法律服务事项跨平台、跨区域、跨层级协调办理。四年来,全市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法律咨询20万余人次。
保障民生,重点群体“有依靠”
“公证员你好,我需要继承公证,但是家里情况比较复杂,现在不知道该如何办理。”经公证员深入了解,发现咨询人所咨询的事项涉及法定继承、转继承、代位继承等多个复杂法律关系,认真调查核实后,短短3天就为当事人解决了“心病”。
一直以来,我市公证行业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标准,严格落实“清单之外无证明”,不断优化公证流程,有效提升公证服务质量和办证效率,将清单之内公证事项压缩在3-5个工作日内出证,事实清楚、没有争议事项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办结。
此外,为更好保障重点群体权益,我市取消农民工、残疾人等10类人群法律援助案由限制,证明材料精简率达100%。市司法局每年常态化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开通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和军人军属等重点服务对象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让法律援助服务更加便民快捷。
服务进一步,便利加十分。“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只要市民群众经济困难,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时,都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护航发展,优化营商“软实力”
《致企业家朋友的一封信》、一张联系卡、一份宣传册、一部热线电话、一份企业诉求登记表……结合企业现实需求,我市各地各部门以“五个一”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共享法律顾问、“万所联万会”、企业合规经营、“法治体检”等服务民营企业的具体措施,通过联合举办法律讲堂、法务培训、座谈交流等活动,帮助民营企业培养法律专业人才,加强法务团队建设,提升企业相关人员法商素养,提高企业守法合规经营能力。此外,与市工商联出台17项举措,进一步完善沟通协作机制,共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2024年,市司法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完成179家重点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累计实地走访及普法宣传进企业389次,审查企业各类合同81份,为企业提出风险警示253条,撰写“法治体检”报告150余份,持续促进民营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