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法律三进让法治新风浸润基层
秋日的武陵山区,层林尽染,稻浪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一股清新的法治新风,正悄然吹拂着建始的山野乡间,为这片土地带来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从农家院坝里的方言普法,到校园课堂上的情景演绎,再到社区广场上的互动宣讲,建始县精准聚焦群众法治需求与基层治理难点,系统推进法律“进村、进校、进家”,将专业的法律知识化作百姓听得懂、用得上的语言与行动,让法治新风吹进心坎、浸润日常。
和风入户:法治清泉流入乡野田间
“乡亲们,邻里之间的侵权责任怎么认定?”在业州镇乐家坝村,律师向世宇用淳朴方言讲解民法典,结合身边案例,把交通事故、邻里纠纷等常见问题说得清楚明白。没有生硬法条,只有“案例+法条”“问答+互动”的轻松氛围,法治如春风般入心间。
这样的场景已在建始179个村(社区)成为常态。25名执业律师和21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全面入驻,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他们每月设“坐班日”现场答疑,平时通过“靶向宣讲+驻点服务”,将法律送到田间地头。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宣讲600余场,线上答疑200余条,服务群众4.8万人次。
法律顾问更化身“评理说事员”,参与矛盾纠纷调处,今年成功化解纠纷310余起。全县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专题培训,结对提升1916名“法律明白人”法条应用能力,让法治的清泉在乡村静静流淌、润物无声。
暖风护苗:法治阳光照亮成长之路
“现在我明白了,随便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也是不尊重的行为,以后不会再这样了。”建始县民族小学一名学生在听完防欺凌法治课后说道。
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法治副校长、法院法官助理张晓玥设计“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演绎欺凌场景,并从法律角度分析后果,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
同一时间,检察院干警乐琪在红岩镇民族小学,通过互动游戏教会孩子们识别身体隐私、分辨安全与危险接触,打破“熟人都安全”“男孩不受侵害”等认知误区,为童年撑起一片法治的晴空。
如今,像她们这样的一线政法干警任法治副校长已覆盖全县82所中小学。依托“学校点单+干警接单”模式,今年已开展防欺凌、防性侵等主题宣讲450余场,覆盖师生4.9万余人,未成年犯罪率同比下降66.7%。法治如暖风,温柔而坚定地守护着每一个成长的脚步。
化雨润心:法治文化融入万家灯火
“法治广场建到了家门口,散步跳舞都能学到法律知识!”茅田乡大茅田社区居民李女士高兴地说。如今,全县已建成27处法治文化广场和口袋公园,法律知识悄然融入群众生活。
法治新风吹遍线上线下。20余名“乡土法治主播”活跃在短视频平台,投放普法视频100余条,让法律知识随风传播;“法治快板”“江畔夜话”“解纷说法”等品牌活动,普法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此外,通过推广“评理说事”“书记听我说”等议事机制,全县建成400余个评理说事点,形成“评理说事·忠香说家事”等特色品牌。今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420余起,法治正逐渐成为基层治理的内在基因,如微风细雨,滋养着乡风文明。
法治新风,既要吹得进,更要留得下、扎得根。建始县通过“律师进村、干警进校、普法进家”,让法治如风常在、如雨常润,真正打通了基层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建始县将持续优化“法律三进”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法治新风既防患于未然,也化解于已然,吹响基层治理的和谐旋律,奏响法治建始的时代强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