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8湖北法网 信息平台入口 无障碍阅读 微信湖北省司法厅微信二维码 微博 繁体登录注册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73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739号提案的答复

2025-08-05 10:55 湖北省司法厅
索 引 号 011043217/2025-31396 分    类 政务公开;司法
发布机构 湖北省司法厅 发文日期 2025-08-05
文    号 有 效 性 有效

温欣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很好!近年来,全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保障工作,努力以法治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审判质效,高效办理案件

(一)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4年,全省法院系统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升级行动”,做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审结各类涉企案件587137件,案件在线评估率达99.71%,入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全国30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开展涉企执行案件“绿灯”行动,推动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严禁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善用“活封活扣”措施,有效释放134.15亿元厂房、设备、土地等经营性资产的使用价值和融资功能;压缩诉讼全链条运转周期,严控司法鉴定时长,全省法院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长62天,同比下降2天;帮助企业重塑信用,将履行裁判义务的16851家企业及时移出失信“黑名单”。

(二)知识产权保护提档升级。深化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2024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5667件,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和企业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力度;优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衔接机制,先后在自贸区和工业园区联合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979家,进一步形成对民营企业的全链条保护格局。

(三)破产审判助力企业重生。发挥破产审判拯救、出清功能,促进有挽救价值的企业重生,2024年审结强制清算和破产案件943件,盘活资产368亿元,妥善化解债务922亿元,助力93家重整企业回归经营赛道;为健全破产审判工作机制,提高破产案件审判效率,出台《关于规范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指引》。

(四)加强司法保障机制建设。全面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省法院联合省工商联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的实施办法》,目前全省共有1792家调解组织、7746名调解员入驻法院调解平台;针对民营企业初创期、成长成熟期、转型退出期的法律需求及风险,编制并向民营企业发放《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问答手册》,对企业内部治理、经营活动、劳动用工、融资活动、破产程序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提供实操指引。

二、紧盯阶段风险,发挥检察作用

(一)紧盯初创期法律风险,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依法惩治合同诈骗、串通投标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2024年起诉相关犯罪5361人,同比上升57%;严厉打击妨害企业管理秩序、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等严重危害金融秩序安全的犯罪,起诉涉众金融犯罪502人;深入推进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起诉涉洗钱犯罪同比上升56.3%;省检察院与5家金融管理部门召开加强执法司法衔接协作共同服务保障湖北金融高质量发展会议,健全常态化联络、会商等机制,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相关经验被《检察日报》头版刊发。

(二)紧盯成长期法律风险,着力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认真落实最高检关于惩治和预防民企内部人员侵害民企合法权益犯罪的意见,重拳打击民营企业内部“蛀虫”侵财犯罪,2024年起诉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涉企犯罪398人;深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84人,起诉510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16件;深入开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办理相关案件123件;武汉市江岸区检察院办理的豆某某、李某某侵犯商业秘密案,被写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知识产权白皮书。

(三)紧盯转型期法律风险,着力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扎实开展涉市场主体控告申诉案件矛盾纠纷高质效依法化解专项行动,坚持网上巡查、实地督查相结合,落实“周清理、月提醒、季通报”督办机制;持续深化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办结答复涉企控告申诉信访件1101件;导入法律程序办理的案件中,落实院领导包案464件,检察长接访398件,组织公开听证158件,发出检察建议150件,促进法治化实质性化解矛盾1006件。

(四)紧盯全周期法律需求,着力加强检企交流互动。认真落实省“两办”《关于建立民营企业定期沟通及问题协商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2024年全省检察人员走访企业3000余次;针对民营企业关注的问题,在省级以上媒体平台发布相关报道400余篇;把检察听证作为“法治公开课”,对3037件涉企案件公开听证;十堰市检察机关依托法治化营商环境检察基地,为千余名企业高管提供法律风险防控培训;襄阳市检察机关在科技园、开发区设立13个检察护企服务站。

三、严格规范执法,优化公安服务

(一)主动服务,促进健康发展。一是优化服务举措。省公安厅专门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工作。全省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落实324项政务服务“一站式”查询网办,4类户政业务全国范围“跨省通办”,“湖北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办件总量175万件、群众满意率98.49%;依托“千警进千企”“项目警长制”等,建立厅领导包保、厅警种包联、各市州县包扶的“三级三包”对口帮扶企业机制,走访企业1000余次,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个;二是积极回应诉求。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帮扶企业工作部署,连续两年厅领导带队实地走访多家企业,并召开警企恳谈会,听取企业对公安机关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研究堵点、难点、痛点,并将企业反映的问题分解到相关警种推动解决。今年4月,出台了《湖北省公安厅2025年便民利企服务事项》,将14个服务事项纳入改进目标;三是主动助力发展。省公安厅加快建设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省级平台,完成全省县域中心区域扩面任务,大力推进开源体系建设,助力数化湖北建设;武汉公安机关专门成立政务服务支队,不仅帮助企业走出去,还引才引智,通过放宽、优化免签、外企人才停留期限,扩展留学生校外实习范围等便捷的出入境政策,为347名外籍专业人才办理“五星卡”,让海外高端人才安心扎根武汉。

(二)打击犯罪,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严打侵害涉企犯罪。坚持“以打开路、以打护航”,依托“雷火”专项行动和“云端”集群打击模式,统筹推进“昆仑”“歼击”“猎狐”等专项行动,强化联勤联动、加强区域协同、突出大案攻坚,严厉打击企业反映强烈的合同诈骗、非法经营、“套路贷”、串通投标、虚假诉讼等扰乱市场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突出犯罪。2024年,全省公安机关立经济犯罪案件4647起(其中发起全国云端集群和数据协同战役6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265名,涉案总金额148.64亿余元,挽回经济损失22.36亿余元,以打促保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保护企业知识产权。2024年省公安厅分管厅领导将知识产权领域“保障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创造”作为牵头领办项目,全程跟踪督办、狠抓落实;全省公安机关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通过组建专业警种、夯实情报数据、强化“行刑衔接”等,聚焦科技、民生、商标、版权等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领域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综合运用挂牌督办、提级侦办、省市捆绑等措施开展破案攻坚,在“昆仑”“元春”“净风”“安芯”等各领域专项行动中取得明显质效,多次获部、省领导肯定表扬;三是整治民企内部腐败。20247月以来,全省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公安部整治民营企业内部突出腐败犯罪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聚焦整治企业高管掏空企业资产、关键岗位人员和重点领域环节腐败等犯罪,依法惩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受贿等犯罪,侦破了一批大要案件,惩治了一批“蝇贪蚁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专项整治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案件环比上升11.2%,同比上升3.1%,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

(三)协同共治,防范突出风险。一是靠前护企。做强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研判预警“防风林”工程,对发现的经济金融风险,第一时间报告党委政府并通报相关行业主管等部门,积极推动以行政、民事和刑事等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推动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有效破解经侦领域接处警难题;联合省知识产权局、省法院、省检察院建成84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与106家科创企业建立商业秘密保护直通机制,及时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反垄断、反不当竞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全力协助企业化解危机案事件;二是联动普法。全省公安机关加强警企协作,主动深入企业,结合企业所需,积极开展送法“上门送服务”,加强防范经济犯罪、防诈骗等普法宣传教育;依托“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和警企座谈会等活动,以宣传单、短视频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宣传;2024年全省公安机关走访企业2198家,召开座谈会346场次,服务指导329次,入企举办法治宣讲980次,发布预警提示数141个,成立驻企警务室(站)94个,收到企业感谢信、锦旗75次;三是以案促治。全省公安经侦部门在侦办企业被侵害案件的过程中,坚持每办一起大案就要从基本案情、侦办经过、法律分析、案例评析等方面进行提炼总结,并根据案件查办中发现的企业管理漏洞,向该企业发送《公安经侦提示书》,指导加强内部风险防范,完善管理机制。2024年以来,公安经侦部门共发送“两书一单”112份。荆门公安机关与辖区企业开展“警企党建联盟”项目创建,公安机关定期以案为鉴提升企业防范意识,帮助指导完善内部风控机制,创建活动被《人民公安报》转载。

(四)规范执法,维护合法权益。一是严禁逐利执法。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整治逐利执法、选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异地办案协作“六个严禁”、禁止逐利执法“七项规定”和《经济犯罪立案追诉标准》《办理经济犯罪案件若干规定》等,最大限度减少公安机关执法活动对涉案企业的不当干扰,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二是提升执法质效。督促公安部门负责人和法制部门严格把好“执法关”,严格区分经济纠纷、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严禁违规插手经济活动干预经济纠纷,严禁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特别是针对涉企的经济案件,审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为企业减低负面影响;同时,周期性、多途径开展经济案件办理培训,提升民警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抵御诱惑干扰的能力;三是强化制度约束。先后会同检法机关、行政主管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经营主体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规范外省公安机关来鄂涉企执法办案协作的通知》等文件,修订完善《指定管辖经济犯罪案件督办制度(试行)》《资金查控平台冻结手段的审核办法(试行)》《湖北公安经侦部门信访案件核查工作规定(试行)》等规章制度。

四、强化法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一)强化立法保障。推动出台《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办法》,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确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和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实施《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以立法的形式要求司法行政机关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制定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公共法律服务第三方评价标准,指导各地将法律服务事项纳入本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二)加强平台建设。一是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采取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组建公共法律服务团等方式,进驻自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产业园区等开发园区189个,实现全省19个国家级开发区、84个省级开发区全覆盖;二是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以湖北12348法律服务网为主阵地,依托微信公众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等功能于一体的“零等待”网上便民服务渠道;三是发挥湖北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作用,由值班律师、公证员、鉴定人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7×24小时法律援助、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专线”累计提供法律服务咨询6.1万余次;四是强化仲裁平台建设,在武汉市开展知识产权仲裁调解试点工作,指导黄石市、孝感市、十堰市、恩施州等地仲裁委设立知识产权纠纷仲裁受理站点,去年,全省共完成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案件48件,标的额3168万元;支持武汉仲裁委与东营仲裁委在国际能源领域开展合作,在东营建立国际能源仲裁庭审中心,共同打造涉外仲裁法律服务协作机制;服务花湖国际机场发展,武汉仲裁委完成托管鄂州仲裁委,创新我省区域仲裁合作发展新模式;五是深入推进“万所联万会”机制,全省共有840家律师事务所与1589家工商联及所属商会建立联系合作机制,省、市、县覆盖率达100%

(三)开展专项行动。一是省司法厅联合省经信厅组织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活动,全省组织律师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培训1600余次,为500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提出法律风险防范建议8000余条;二是省司法厅联合省工商联、省律协组织开展“律师进企业 服务促发展”专项活动,引导律师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讲堂进企业”、“送法进企业”、法律培训、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法律服务,增强民营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三是省司法厅联合省人社厅组织开展“薪暖农民工”服务行动,主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受理农民工维权案件1384件,帮助1462人次农民工追讨工资共计736.5余万元,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13516人次;四是省司法厅组织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大气候”专项活动,推行“点单式”“全周期”精准式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全方位法律服务;五是省司法厅组织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深化公证减证便民服务,扩大减、缓、免收费的优惠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在公证行业持续推进公证五减便民工作,年均减免涉企2000余万元公证费;六是省经信厅组织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和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执法随意性、多头执法等问题,推动全省经信系统压实责任、统一标准、规范程序,并组织涉企行政执法案卷专项评查,着力提升执法行为的透明度、规范性和可接受性;七是省经信厅组织开展“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万帆耘海”行动,针对科技型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新形势,系统讲解国际贸易规则、海外合规、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帮助企业厘清法律风险、掌握应对策略,累计服务企业260余家;八是省工商联组织开展“法律三进”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邀请律师先后到武汉等17个市(州)工商联、湖北省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等50多家直属商会、湖北金盛兰集团有限公司等3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民法典宣讲等,编印《企业管理者法律知识百问》;九是省工商联组织开展商会调解培育培优行动,加速推进商会调解组织建设,全省268家调解组织、743名调解员入驻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调解纠纷6600件,“宜昌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企业经济纠纷”等3个案例入选全联2024年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

(四)加强普法宣传。一是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组织省直各部门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办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列入普法教育清单;二是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举办“典”亮企业 法护发展—2024年湖北省“民法典宣传月”暨“法律进企业、进商会、进工商联机关”活动,进行“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权利维护”直播授课,在线观看人数达65.16万人次;三是组织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开设“湖北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展播”专栏,征集案例369个并对优秀典型案例进行展示,有效发挥先进典型案例在规范指导、评价引领、防范借鉴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四是用好新媒体矩阵平台,利用“湖北普法”微信公众号、“湖北法治网(荆楚普法频道)”等加强法治宣传。

(五)搭建投诉平台。省工商联在全国工商联系统率先建成“全省一张网、三级全覆盖”的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体系,被省委、省政府明确为全省营商环境投诉三大受理平台之一。目前,全省共有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机构117个、编制330人,平台注册用户157.7万户,6763名公职人员、1359名律师全天候在线服务,累计受理诉求17204件,诉求办结率99.6%,帮助企业追回、解封、解冻资金资产43.82亿元。省工商联持续跟踪分析,将反映集中的诉求问题列为亲清政商座谈会的主题,目前已组织商会民营企业代表走进省直部门、市州机关,举办亲清政商对话活动33期,帮助民营企业解决了一批困难问题。202310月,省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被全联评为“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加强企业投诉服务平台建设 搭建‘一网三端四系统’服务体系》入选全联系统助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十佳优秀实践案例。20252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到省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调研,充分肯定平台作用,要求提高精准化综合服务能力,把中心打造成为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多元化平台,引导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全省各有关部门将持续聚焦民营企业法治需求,合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全链条法治保障体系,以更精准的举措为民营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有力有效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司法厅

202585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