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8湖北法网 信息平台入口 无障碍阅读 微信湖北省司法厅微信二维码 微博 繁体登录注册

法治之风暖澴川——孝感公共法律服务“三重蝶变”的温暖实践

2025-11-21 17:00 综合孝感市司法局

“第一次对着镜头讲遗嘱公证,手心全是汗,看到网友留言说‘终于搞懂了’,比收到锦旗还开心!”清晨,孝感市孝诚公证处公证员王子薇翻看着前一晚直播的留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下次要重点讲解的“房产继承公证”细节。这位在办证窗口坚守了11年的“老公证”,如今悄然化身为群众熟悉的“法治主播”。

从“坐等咨询”到“送法上门”,从“文书定乾坤”到“家常话里说法理”,今年以来,孝感市公共法律服务行业正经历一场以“思想破冰、团队重塑、服务直达”为核心的深刻转型,让法治的温度透过屏幕、纸张、电波,走进澴川大地的每个角落。

思想破冰

从“被动服务”到“主动破圈”

转变的种子,在一次社区法律服务中悄然埋下。

2024年12月,汉光社区的活动广场上,孝感市司法局工作人员捧着精心印制的《公证法》宣传手册,热情地向居民宣传。可大多居民翻了两页便放下:“字太多,条文绕,看不懂啊!”看着散落一旁的手册,工作人员们心里不是滋味:“我们总觉得把流程讲清、把案件办好就是尽职,可群众连法律知识都‘接不住’,服务又谈何落地?”

这场“碰壁”成了思想转型的“催化剂”。孝感市司法局开始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审视:法律服务的价值,究竟是在大厅里等待“合格答卷”,还是主动走进生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经过集思广益,该局决定打破“大厅边界”,主动拥抱融媒体——报纸开专栏、电视做节目、短视频讲案例、广播说常识、直播送服务,把法律知识装进群众的“口袋”和“屏幕”“收音机”。

为了摸准群众需求,团队成员分成几组,跑社区听老人唠“遗产怎么分”,去工地问工人“欠薪怎么办”,到学校聊学生“遇到霸凌该咋办”。“以前做宣传是‘我们有啥传啥’,现在是‘群众要啥给啥’。”该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负责人拿起一份《老李讨薪记》动漫脚本笑着说,“你看,连农民工兄弟关心的‘欠条怎么写才有效’,我们都编进了剧情里。”

团队重塑

从“业务尖兵”到“法治向导”

“能不能用方言讲讲宅基地公证?”“下次直播能带我看看公证档案怎么存吗?”面对网友的提问,王子薇总能从容应答。可谁能想到,半年前她还是个“镜头恐惧症患者”。

今年刚启动融媒体宣传时,不少像王子薇这样的法律服务工作者都面临“本领恐慌”。律师王琪擅长处理劳动纠纷,却不知道怎么把“工伤认定流程”编成情景剧;司法鉴定人孙诚能精准分析伤情,却不会用短视频展示“伤残鉴定如何保护权益”。“习惯了和法律条文打交道,突然要面对镜头、写脚本,感觉像重新学一门手艺。”王琪笑着说。

为帮助法律服务团队尽快成长,孝感市司法局开出“定制化培训套餐:邀请媒体记者教脚本撰写,让主持人指导镜头表达,组织团队到电视台观摩节目录制。王子薇的“转型秘籍”是家里的全身镜——每天下班后,她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将“继承权公证”转化为“如何安排好身后事”的温情叮嘱。王琪则和同事组成普法剧本小组,将真实案例改编成微短剧,她客串的“维权律师”虽台词不多,却找到了“和群众走心”的感觉。

如今,这支团队早已“脱胎换骨”:应城市的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背着摄像机去田间地头,用方言解读“土地流转怎么签合同”;汉川市公证员汪艳梅定期更新视频号,讲述公证便民利企故事;孝南区的“法律明白人”每周通过漫画普法,把诈骗案例编成小故事;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司法鉴定人,也会在广播里温馨提醒大家:“要是遇到意外事故,记得通过司法鉴定来明析损伤程度哦!”

“以前觉得‘办好案子’就是优秀,现在发现‘让群众懂法’更有意义。”王子薇翻出一条网友留言——“听您讲完,我才知道遗嘱公证可以解决我的心头牵挂了”,眼里满是成就感,“这就是我们转型的意义啊!”

服务直达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没想到刷短视频还能学讨薪知识!照着视频里说的找法律援助,半个月就拿到了欠薪。”家住孝昌县的农民工老李,说起今年的经历满是感激。今年3月,他在工地干活被欠薪,偶然刷到孝昌县司法局制作的动漫《老李讨薪记》,跟着视频里的步骤找法律援助中心,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视频里的‘老李’跟我同名,遇到的事也一样,感觉就像专门为我拍的!”

这种“量身定制”的精准服务,已成为孝感公共法律服务的常态。针对不同群体,孝感市司法局推出了“精品套餐”:给青少年看反校园霸凌微短剧《校园霸凌?NO WAY!》,用剧情教他们“遇到欺负要勇敢说不”;给老年人开“遗嘱公证直播专场”,还提供“线上预约、线下上门”服务;给农民朋友录方言广播,春耕时讲“种子质量有问题怎么办”,秋收时说“粮食收购款要不回咋维权”。

服务的精准度,还体现在“线上线下联动”上。群众通过直播、短视频了解法律知识后,若有进一步需求,可直接通过“云上孝感”等平台预约法律援助、公证办理,甚至能在线咨询律师。今年以来,全市通过融媒体渠道预约公共法律服务的群众达2300余人次,其中80%的问题在“线上初步解答+线下精准办理”中得到解决。“以前办事要跑好几趟,现在手机上就能问、能约,太方便了!”居民王女士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截至目前,孝感市司法局《法治孝感》专版已刊发24期,制作《身边说法》电视节目14期、普法短视频15个,播出《法治孝感》等广播节目34期,参与直播22场次,覆盖群众超50万人次。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同比提升42%,“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法律服务没有终点,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新起点。”孝感市司法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还将策划开展“槐荫说法”新媒体法治IP建设,构建线上与线下协同、普法与服务融合、供给与需求匹配的全链条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让法治之风真正吹到基层、暖入民心。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