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8湖北法网 信息平台入口 无障碍阅读 微信湖北省司法厅微信二维码 微博 繁体登录注册

十堰市茅箭区:村里的事,要有个“明白人”

2025-07-17 15:12 十堰市司法局

“王书记,多亏您上次调解,现在我和老张家处得像一家人。”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坡村,村民王某主动向村党支部书记王春凤分享近况。

此前,作为村里持证上岗的“法律明白人”,王春凤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88条中“相邻关系应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规定,既讲法理又做情理疏导,最终让两家化干戈为玉帛。

在十堰市茅箭区,像王春凤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共有279位,他们像播撒在山乡的法治种子,在“八五”普法的春风里生根发芽,成长为移动的法治“加油站”。

“土专家”变身“法律通”

“调解不能靠‘和稀泥’,要凭法理情理。”王春凤翻开调解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法律条款,“调解先讲法理、再谈情理,腰杆子都硬多了。”

这种转变源于茅箭区司法局创新推行的培养机制。该机制严格遵循“能学法、会用法、愿普法”的遴选标准,通过“自荐+推荐+审核”机制,从村干部、致富能手等群体中选拔骨干力量。

选好人才是第一步,让人才“能用起来”才是关键落脚点。为此,该局专门编印《“八五”普法读本暨法律明白人培养手册》,方便“法律明白人”随时学习;每年组织集中培训,邀请律师专家授课指导;面向各乡镇推行“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型”向“法治型”转变。

在茅塔乡廖家村,“李法官”李雷获评2024年度全市表现突出“法律明白人”。近日,她正忙着给村民讲解土地流转政策,“我们经常参加法律培训,遇到复杂情况还可以请教镇上的法律顾问。由于平时参与调解多了,村民们都叫我‘李法官’。”

“法律明白人”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普法宣传

田埂上开“普法课”

在茅箭区,“法律明白人”不仅是普法员,更是社情民意的“传感器”。

茅箭区大川镇大川村的“法律明白人”瞿君在调解纠纷时有个“绝活”——总能把当事人约到争议现场。去年夏天,该村两户村民因排水沟权属问题争执不下,他当场丈量界线,提出“共用方案”,令双方心服口服。如今,这种“现场说法”模式已在该区成为常态。

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茅箭区司法局组织21名村(居)法律顾问,围绕土地承包、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高频问题,开发出42门精品普法课程,构建起全领域普法课程库。通过“村居点单、司法统筹、律师授课”模式,实现“按需普法、精准送法”,确保全区75个村(居)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法治专题宣讲。

同时,该区还构建起“节点普法+嵌入式普法”双模式,依托关键节点开展“法律七进”宣传,创新“院子会”“田间说法”等形式,打破传统课堂限制,将法律知识送到田间地头。这种“点单式”普法精准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普法自然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茅箭区司法局普法志愿者及“法律明白人”走进茅塔乡村民家中宣传法律知识

法治文化润乡土

如何让普法“接地气、冒热气”?茅箭区司法局用法治文化浇灌法治生命力。

“高空抛物要不得,伤人赔钱还坐牢!”前不久,在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营子村的文化广场上,一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快板舞引得观众连连喝彩。该局联合文艺团体,将法律知识编成快板、山歌,已开展18场巡演。“这种普法形式比发传单更加深入人心!看完节目,村民李大爷主动咨询起宅基地政策。

近年来,普法阵地也悄然融入该区百姓生活。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营子村的法治文化墙上绘着“六尺巷”的故事,法治步道两侧立着法律常识展板,菜园篱笆上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标语;大川镇浪溪村在安置小区打造以案释法文化长廊,村民遛弯就能学法;东城经济开发区陈罗村创新“党建+法治”模式,通过“党群大舞台”提升群众法治素养,成功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如今,这种“沉浸式普法”已覆盖全区75个村(社区)。

茅箭区司法局、东城开发区联合开展“法治惠民进乡村”普法宣传活动

“普法不是生硬灌输条文,而是培育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社会生态。”茅箭区司法局局长胡祖武说。如今,在茅箭区的青山绿水间,法治正成为百姓心中的另一种“乡愁”。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