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法律援助中心:兜底民生权益 服务法治十堰建设
市法律援助中心紧紧围绕法治十堰建设主线,以服务民生、保障权益为核心,通过法治宣传、专项维权行动、服务效能提升等多措并举,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一)聚焦劳动维权,推进“冬季安心行动”
市法律援助中心聚焦劳动维权纠纷预防化解,扎实推动劳动者维权“安心行动”。行动期间,全市共解答劳动者法律咨询3800余人次,受理劳动者法律援助案件63件,案件涉及金额1300余万元。
1.深化普法宣传,强化法治意识。指导各县市区充分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集中返乡返城等时间节点,开展“法援惠民生 春暖农民工”“法治体检进企业”等活动,解答法律咨询,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引导劳动者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维权能力。1月份,全市法律援助机构累计开展劳动者维权领域法治宣传40余次,发放宣传册20000余册,走进企业、村(社区)开展劳动维权讲座10余次。
2. 加强部门联动,纠纷化解提速。指导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加强与信访部门、劳动仲裁部门合作,主动提前介入,发挥援调对接、援诉对接优势,参与涉劳动者维权纠纷化解。一是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劳动者因讨薪、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推行“急诊式”服务,快速受理、快速指派、快速办理,高效化解劳动者维权纠纷。二是服务窗口前移。选派工作人员、律师组成专班,进驻信访接待中心、劳动仲裁部门值班,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等“一站式”服务。 “安心行动”期间,市法律援助中心驻市信访接待中心、劳动仲裁机构法律援助点,累计参与接待解答劳动维权咨询206 人次,涉及金额1126.6万元,受理法律援助申请 6件。
3、加强风险研判,强化跟踪管理。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多方联动”,案做好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及时指派责任心强、办案经验丰富的专家律师承办易引发群体矛盾的劳动者维权纠纷法律问题。落实涉劳动者维权案件事前、事中、事后各节点的全流程、全方位跟踪管理。
(二)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1、全天候服务保障无忧。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及12348热线规范化管理,全年无休提供法律咨询。一季度,市法律援助中心累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8810人次,其中,“12348”热线咨询7252人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咨询1558次。
2、平台整合融通互鉴。积极协调电信运营商,将原有平台关键开发软件植入“12345”平台,保障与省司法厅所用数据同步运行。加强平台运行管理及后台监督,强化应急处理,确保“12348”热线服务不断档、水平不降低,实现服务群众“零投诉”,法律解答“零盲区”。
3、数据赋能风险防控。常态化运用大数据分析咨询热点及矛盾趋势,及时发现法律风险点,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做好防范处置。
(三)落实《法律援助法》,织密民生保障网
制定全年工作计划,突出农民工、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军人军属等群体,简化申请流程,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机制,确保应援尽援。
持续推进刑事辩护全覆盖。加强与公检法的协调沟通,对未委托辩护人的案件,及时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援助律师。强化看守所、法院工作站建设,确保“申请即受理、受理即指派”,充分发挥工作站“前沿阵地”作用。对聋哑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协调手语翻译、心理专家协助办案。一季度,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指派刑事法律援助案件47件。
全流程质量监管,提升法律援助实效。制定分类型服务标准,印发不同类型法律援助服务规范、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通过旁听庭审、当事人满意度回访等方式监督办案质量。建立未成年人援助案件专库,指派精于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师全程参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