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惠民惠企 服务支点建设”实事项目展示㉖丨天门市法院+N共享法庭 数字赋能构建服务新生态

目前,由省委依法治省办主办、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承办的“法治惠民惠企 服务支点建设”优秀实事项目宣传展示活动正在进行中,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推进法治惠民惠企办实事工作,服务和保障支点建设。
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各单位推荐申报了一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心关注的法治问题等方面的具体实事项目。
今日推介的优秀报名实事项目是由天门市委依法治市办报送的天门市人民法院项目“法院+N共享法庭 数字赋能构建服务新生态”。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优化辖区营商环境、精准服务市场主体,天门市人民法院设立“涉企案件绿色服务通道”,揭牌成立商事纠纷“共享法庭”,并与市工商联、市司法局、武汉仲裁委员会天门分会联合签署《商事纠纷“共享法庭”多元解纷机制工作方案》,以诉前多元解纷和诉中法庭共享一体化方式为商事主体提供一站式、多元化、便捷化的解纷服务。

天门市人民法院商事纠纷“共享法庭”在武汉仲裁委员会天门分会正式揭牌成立
多元解纷:构筑诉前过滤“防火墙”
商事纠纷“共享法庭”倡导“法院+工商联+司法局+仲裁委”四位一体的纠纷解决模式,集调解指导、仲裁联动、在线诉讼于一体。通过与天门市工商联、天门市司法局、武汉仲裁委员会天门分会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案件转介机制及分层递进、协调联动的一站式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引导更多纠纷在诉前阶段通过商事调解、人民调解或通过仲裁裁决解决。
此前,一起房屋租赁案件因涉及违约金问题、企业实际损失及搬迁等可能引发缠讼,共享法庭提前介入,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联系相关职能部门、案涉公司上级部门开展联调,最后双方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依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司法确认,纠纷在一天内圆满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减少了诉讼增量,真正实现了从“定纷止争”到“少讼无讼”的治理目标转变。
云端互联:打造数字法庭“高速路”
商事纠纷“共享法庭”依托移动微法院和多元调解在线平台等数字化系统,实现网上立案、在线诉讼、远程庭审、视频调解、电子送达等全流程一站式功能。当事人通过视频连接,无需长途跋涉,即可与法官、调解员“屏对屏”交流、“键对键”解纷,真正实现立案“指尖办”、庭审“云端见”、送达“零距离”。

“共享法庭”驻庭法官通过“多元调解”,组织案件当事人线上调解
“法官太感谢你了,我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拿到货款,还不用到法院,这可帮我省了不少路费”某供应链公司法定代表人黄某在案结后打电话说,该公司在外省经营牛羊肉销售生意,因某餐饮店拖欠其5000余元货款迟迟未付,其通过网上立案提起诉讼。
承办法官审查后,当天联系某餐饮店发现电话为空号,次日到餐饮店经营地址送达相关法律文书,经了解该餐饮店早已转让,后到餐饮店经营者家中进行送达,该餐饮店经营者表示对货款金额有异议。承办法官考虑到双方当事人中一方在外省往来交通费住宿费等开销较大,一方在外市表示因工作原因不便现场参加庭审,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后,决定通过远程视频审理本案,庭审过程中法官再次组织双方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合意并给付了货款。
2025年以来,天门市人民法院通过多元调解平台共受理商事调解案件21件,调解率100%,高效率、低成本有效化解了纠纷。

“共享法庭”驻庭法官组织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线下调解
调宣一体:织就法治惠民“融合网”
商事纠纷“共享法庭”施行“调解+宣传”双轮驱动机制,在每一起商事纠纷化解过程中,同步进行宣传教育。一是在“共享法庭”办公场所设立法治宣传专区,通过宣传手册、宣传展板向来访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二是对典型案例释法明理进行宣传报道,实现“化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三是针对企业需求不定期组织座谈会,结合商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向相关行业和商事主体进行风险提示,促进商事主体依法合规经营。通过此工作机制,商事主体依法维权意识显著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2025年以来,商事案件收案量同比降低17.64%,调撤率同比提高9.52%,司法确认案件自动履行率100%,形成“调解挺前、诉讼断后、宣传贯始终”的商事审理新格局,有效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项目单位:天门市人民法院)
附件: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