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晓法”志愿队脚步遍及城乡!我省司法行政机关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三)
聚法治英才,夯基固本强底蕴
作为一支具备法治专业底蕴的公益力量,“荆晓法”志愿队集结了法律咨询援助、多元调解、普法宣讲等多领域法治专才。按照“1+N”模式,组建1支总队统领全局,下设公共法律服务、矛盾排查调解2支分队,横向联动市本级司法机关、律师协会、多元矛盾化解中心,纵向贯通各县(市、区)司法行政、律所、司法所、乡村法律明白人等志愿力量,将服务触角直抵乡村街巷。2025年6月,推动市律协成立“暖新”法律服务志愿小分队,法治志愿力量再添新翼。
在服务模式上,志愿队首创"点单式"上门与"问诊式"服务,通过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志愿队"接单",精准配置专业组合化解纠纷。同时,上线“荆晓法”AI律师,提供24小时免费咨询,推动法律咨询从30秒缩短到2秒,实现“秒级响应”“一键智办”。
为提升服务能力,志愿队积极开办"荆晓法"大讲堂,组织模拟调解、庭审观摩等实操课程,大力实施"一线淬炼提能"计划,选派7名青年志愿者入驻法援中心、公证处、矛盾化解中心窗口,沉浸式服务群众160余人次,在解决物业纠纷、欠薪维权等难题中练就“硬功夫”。
助企业破题,纾难解忧显真韵
今年初,荆门市司法局推出“荆心助企 法治护航”十项行动。“荆晓法”志愿队迅速组建5支“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服务小分队,与45家重点企业建立包联机制,走访调研90余次,主动上门提供“一站式法治体检”与“订单式”公益服务,审核合同累计200份,精准化解70个风险点,助力企业健全合规机制,防范风险,维护合法权益。
“14天!法治速度就是发展速度!”某项目负责人由衷赞叹。2025年4月,一省级重点项目因土地纠纷受阻。矛盾排查化解分队闻令即动,开启涉企复议“极速通道”。14天内精准释法明理,促成争议双方握手言和,既保障企业权益,又护航项目落地。“复议+调解”新模式,跑出护企加速度。
荆门某制造公司与山西某科技公司签订液氨球罐供货合同后,对方单方毁约,导致定制钢材报废,损失巨大。协商未果,企业求助志愿队。公共法律服务分队立即启动“容缺受理”,3天内完成关键证据保全公证,较常规流程压缩20天,为企业后续维权锁定关键性证据。
自组建以来,矛盾排查调解志愿分队走访企业722家,主动摸排纠纷426件,成功化解378件,涉及金额8158万元;公共法律服务分队走访企业77家,开展法律讲座25场次,提供专业服务25次。
解百姓心结,枝叶关情践初韵
民心所盼,枝叶关情。“荆晓法”志愿队以拳拳赤子心,甘做百姓幸福路上的“铺路石”。
钟祥村民罗大哥因高铁项目征迁选地陷入僵局,向村委退回征迁补贴、申请复议,希望另选宅基地。行政复议科长唐东云带领志愿服务小分队3次赶赴钟祥了解情况、踏勘地块,协调办理规划许可、通电等事宜。历时一年半,新居落成。当唐东云将规划许可证递到罗大哥手中时,罗大哥一句朴实的“感谢志愿队的援助!”,道出的是对志愿队“把群众心结解开、把群众的实事办成”的由衷感谢。
钱场镇桂某在工厂意外夹断食指,伤重入院。术后,与公司就赔偿陷入僵局。获悉相关情况后,矛盾排查调解志愿分队迅速联合多部门组建调解组,通过多轮奔走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帮助务工者重拾工作信任。
半年来,“荆晓法”志愿队脚步遍及城乡——春节返乡季,“接您回家 送法下乡”为农民工撑起“讨薪伞”;残疾人招聘会,架起企业与特殊群体的“法律桥”;常态下沉到乡村(社区)设点,开展调解72次、讲座69场、法律咨询援助1300余次。16支“暖新”法律服务志愿小分队启动“安心行动”,向3000余名快递员、外卖骑手、货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发送普法资料,提供法律援助370件。
从企业车间到田间地头,从线上“秒答”到线下奔走,“荆晓法”志愿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人是‘荆晓法’,‘荆晓法’惠人民”的承诺,以专业与温度织就一张守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发展的法治之网,让法治的阳光温暖荆门每一个角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荆门、法治荆门贡献着坚实力量。
附件: